2004年9月22日玉米期货品种在大连商品交易所上市,这是自1998年中国期货市场清理整顿以来,玉米期货的重新推出。玉米期货是国内现货规模最大的农产品期货品种。仅2006年上半年就成交了7 272.58万手,11 283.31亿元,占同期全部农产品期货交易的21%和32.6%。
玉米价格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供求因素及其他非供求因素两大类。其中,供求关系是最主要也是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其涉及产量、需求、物流、国家储备和进出口几个方面。非供求因素则包括政策性因素、经济周期、突发事件、其他谷物市场情况变化等。供需关系是影响玉米价格的最直接因素,非供求因素对价格的影响归根到底都是以影响供需关系而影响价格的。
玉米期货是大商所的普通品种,只要是按照正常的流程在专业正规期货公司开通账户就能交易。其交易规则是:
①交易采用保证金制度,强行平仓制度,每日无负债结算制度,限仓制度,涨跌停板制度,交割制度,以及T+0、双向交易机制。
②交易单位10吨/手;最小变动价位1元/吨;涨跌幅限制7%;
③交易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1:30、13:30-15:00、21:00-23:00,节假日除外;
④合约交割月份1,3,5,7,9,11月;最后交易日是合约月份第10个交易日。
在玉米期货交易规则中,保证金比例是决定玉米期货风险的最重要的因素,保证金会带来杠杆性,举个例子:假如保证金是5%,意味着行情波动便扩大了20倍,如果做多时期货价格上涨1%,则意味着盈利20%,如果下跌1%,则意味着亏损20%。
国家标准变脸 2009年3月28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了新的《玉米》(GB 1353-2009)和《大豆》(GB 1352-2009)等国家标准,新标准已于2009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
新大豆标准中,主要修改项目有11项,玉米标准7项。在新的大豆国家标准中,对原标准适用范围进行了修订,调整不完善粒分类和归属,对大豆分类进行了修改;对质量指标进行了修订,提出了高油大豆、高蛋白大豆的质量指标,增加了判定规则标签要求等;新标准以完整粒率作为定等指标,杂质、水分、色泽气味为限制指标。大豆异色粒指标调整为类别控制指标,即类别控制指标为≥95%。
在新的玉米国家标准中,主要调整了等级级数、修改了容重测定方法,增加了水分大于18%的玉米容重测定等方法,调整了不完善粒指标,增加了检验规则和标签标识要求等。新国标依然以容重作为定等指标,不完善粒、杂质、水分、色泽气味为限制指标。互混指标没有改变,但调整为类别指标,即类别控制指标为大于等于95%。
系统修改合约相关规则
由于新国家标准相关条款为强制执行内容,故现行的黄大豆1号、黄大豆2号和玉米期货合约质量标准等规则需要进行相应修改,从而响应政策要求,与新国标相衔接。从这次修改可以看出,新的合约相关规则在执行国家新标准同时兼顾对原期货合约相关规则的继承,考虑了现货贸易和行业惯例,扩大了商品可供交割量,利于促进市场功能的发挥。
本次国家新国标及新期货合约从形式上看修改较大,但对市场的实质影响都不大。如现行的期货合约质量标准与新国标并没有冲突,大豆新老国标定等指标“纯粮率”与“完整粒率”指标可以通过公式相互转换,玉米新老国标定等指标“容重”的测定也可按相应数值进行换算,其换算出来的部分商品在级别上虽有差异,但在期货交割时升贴水标准与原合约规则升贴水标准基本相当。同时,为保持市场的稳定性和价格的连续性,修改后的合约质量标准自新挂牌合约开始执行,已挂牌合约仍旧执行原规则,符合“老粮老办法,新粮新办法”的行业通行做法,避免了因合约规则的修改而给市场带来震动。鉴于包装物标签标识为新国标强制执行标准,故与现货商品流通相统一,新注册的标准仓单自2009年9月1日新国标生效时执行。
本文提供的各种信息及资料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邀约、投资建议或承诺,请谨慎对待。